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泥腿子”书写马戏神话

来源:中煤二十九工程处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浏览次数:

2868平方公里的皖北乡村,竟出现了300多个马戏团体,每年创收近4个亿,占据了全国市场的2/3。这就是安徽宿州埇桥区缔造的“马戏神话”。然而,人员文化低下、产业水平低端、相关政策收紧,也让埇桥马戏人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危机如何化解,神话能否延续,埇桥马戏人在努力寻找答案。对中国马戏产业而言,这也是一次回避不了的考验。 □在城市化日益扩张的今天,马戏给了城里人一个亲近自然与动物的机会

□一个国外的马戏团的演出收入,竟然超过我们几百个马戏团的总和

□动物观赏表演出新规,恐引起整个马戏产业的连锁反应

马戏节上的大型动物表演《驯狮虎》。本报记者 朱磊摄

马戏节上,国外马戏团精彩的马术表演。本报记者 朱磊摄

趣味横生的猴儿耍宝、惊险刺激的马术表演、动人心魄的狮虎齐拜寿……日前,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的第二届国际马戏节的后续演出,让观众意犹未尽,虽然此前已经演了几十场,但是能容纳1000多人的马戏大篷里,仍然座无虚席。

可马戏总编导、埇桥马戏非遗传承人、宿州市永乐动物杂技表演团团长杨恒军却在后台不住地摇头:“节目准备太仓促,没时间排练,外行看热闹,但是到了埇桥区,内行太多,演不好就是让同行笑话。”

这话不假,埇桥区28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诞生”了大大小小300多个马戏团体,每年创收近4个亿,占据了全国市场2/3的江山,创下了中国的“马戏神话”。

马戏大经济

“一个村就有马戏团30多家,其中有3家经常在韩国演出”

“宁走三江口,不过蒿桃柳。”

从明末清初一路走来的埇桥马戏,曾久负盛名,其兴盛地——蒿、桃、柳几个乡,一度成为江湖艺人的演艺“禁区”。上世纪50年代,宿县人民政府成立的“大众动物表演团”创造出这样一个纪录:门票5分钱一张,一年内竟然创下40万人民币的营业收入。

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埇桥区广大的农村艺人重新拾起祖传的马戏技艺。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处处都有埇桥马戏的身影。马戏,已经成为埇桥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永安镇的大许村,一个村就有马戏团30多家,其中有3家经常在韩国演出;蒿沟乡的枪里村、尹窝子村、高滩村、赵楼村也都有马戏团十几到二十多家,很多家族式的马戏团甚至还衍生出7—8个子马戏班……现在,埇桥区北部已经形成了蒿沟、桃沟、灰古、永安、苗庵等地的马戏产业集群。

马戏为何能有如此魅力?埇桥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永恒告诉记者:“和戏曲艺术不同,马戏没有地域、文化、语言的限制,而且老少皆宜,在城市化日益扩张的今天,马戏给了城里人一个亲近自然与动物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冯辉辞职投身马戏事业,从2002年起家,从简单的大篷车游动表演到落户西双版纳,从依托野生动物园驯养动物到自己建立繁育基地,如今他在西双版纳景区建立3个稳定大棚,年收入突破200万元。

冯辉的经历是埇桥马戏人发展的缩影。

随着大众对于马戏的认可,游动大篷车慢慢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双赢的战略联盟,即马戏走进各种动物园,增强园区吸引力的同时,也为自己驯养的野生动物寻求一个稳定的归宿。“目前在全国,埇桥马戏人已经到达23个省区市,在200多个城市安营扎寨。”埇桥区文化局局长宋健介绍。

2006年9月27日,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正式授予埇桥区“中国马戏之乡”的称号。2007年底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中,“埇桥马戏”榜上有名。

政府搭舞台

“中国的马戏市场是块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的蛋糕”

在宿州市旭东动物表演团团长杨致远看来,中国马戏市场是块远远没有挖掘出来的蛋糕。

“全国上千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哪怕只拿出来一半,那能比现在的市场大多少?”杨致远说。

据悉,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墨西哥魔兽世界马戏团、俄罗斯国家马戏团,年演出收入少的有2亿美元,多的达到5亿美元。“一个国外的马戏团,竟然超过我们几百个马戏团的总和,我们不得不感到惭愧。事实上,无论从表演规模上还是质量上,我们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感于此,2003年,杨致远在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了一座可容纳3500名观众的大型综合表演馆,首次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与大型动物表演融为一体,成为国内首创。

杨致远的观点得到了杨恒军的赞同,他的马戏团1995年进入上海野生动物园后,量身打造了动物竞技、动物跑马等4部马戏大餐,如今,这个离市区30多公里的公园异常火爆,票价从当初的50元涨到了120元,但是游客仍然觉得不过瘾,要求改进节目。这种情况在其他几个大城市的公园也出现了。杨恒军计划在几个大公园建造大型野生动物园表演场,配套最好的音响和灯光,打响品牌。如今,这一想法已经在浙江金华动物园实现,先期投资达到了220万元。“后期还希望能够在影视方面有所突破。”

杨恒军说,在上世纪90年代,埇桥马戏曾经与影视有过亲密接触,“猴探长探案”、“动物王国奇案”、香港版“聊斋”……这些影视剧中的动物明星,全都来自埇桥的几个马戏班子。“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人想到去利用好影视媒体,这么几部有名的戏,我们全部变成了义务打工。”杨恒军不无遗憾:“从那之后,大家也就很少再愿意跟电影和电视打交道了。”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让埇桥马戏走上更大舞台?张永恒认为,靠民营马戏团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来搭台。从2006年以来,宿州市以及埇桥区相关部门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马戏协会——“中国·埇桥马戏协会”,成员均来自埇桥区各民营马戏团,还订立了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竞争力。

2006年10月19日,埇桥区举办 “中国·埇桥首届马戏艺术节”,此后每三年举办一次;2009年,埇桥马戏协会创办了全国首家马戏网站;2010年,埇桥马戏创新工程被文化部批准,创新经费已拨至省财政厅;2010年,宿州市编写了《宿州马戏》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埇桥马戏……

产业到拐口

将危机转化为重新洗牌的发展契机

繁荣的背后,很多从业者已经有了危机感。

“90%以上的从业者都是小学文化水平不到,很多甚至是文盲,是典型的‘泥腿子’。马戏的低门槛,从业人员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了马戏节目的粗糙。”杨恒军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第二届埇桥马戏节上,俄罗斯一个民间马戏团的驯狗表演非常精彩,他好奇地打听了一下,这只小狗跟主人实行封闭训练两年后才开始登台演出,“放在国内,3个月就让狗上台了,谁能耐住性子去练两年?”

更严重的是,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使得违法买卖野生动物、动物伤人等事件经常发生。“一颗老鼠屎,坏掉一整锅粥。”一位马戏团团主无奈地表示。

今年7月底,国家林业局下发《进一步规范野生动物观赏展演行为》通知,要求立即停止低俗广告、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虐待性表演、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等不当行为。今年7月30日至12月31日期间,各地暂停受理以观赏展演为目的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引进野生动物种源的行政许可申请。10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公园要立即进行各类动物表演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3个月内停止所有动物表演项目。

国家政策的收紧,对于80%的演出场地设在大型公园和动物园的埇桥马戏来说,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杨恒军对此忧心忡忡,目前他在桂林、长沙、黄山等10多地的马戏团已经停止了演出,一旦住建部的《意见》全面实施,将会有更多的马戏团停止演出,生存陷入困境。杨恒军认为,马戏本身没错,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照顾到马戏产业的特殊性,让祖祖辈辈传承的马戏艺术传承下去。

在宋健看来,此次危机可能引起整个马戏产业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马戏班子和政府的措施与态度,也许能够将危机转化为对埇桥马戏重新洗牌发展的一个契机。

“一方面,我们通过马戏协会跟相关部门沟通,提出了规划马戏展演的建议。”宋健说,另一方面,埇桥马戏十二五规划已经出台,其中马戏产业的“五个一”工程格外引人注目。宋健介绍,“五个一”即一座马戏城,一个马戏培训中心,一座动物繁殖、饲养、驯化基地,一份马戏发展基金和一座野生动物园。通过马戏城为龙头,建立动物影视基地,兴办马戏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马戏教育培训的产业基地,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教育、培训、演出等为一体的综合类艺术学校;建立动物饲料加工基地和动物交易中心;通过马戏发展基金,鼓励马戏艺术的发展创新;通过野生动物园的建立,实现动物价值的再利用。“现在,投资5000万元,占地200亩的马戏城,已经开始规划。”宋健说。

来源:人民日报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泰路

电话:0557-3710529

传真:0557-3710508

邮编:234000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处 NO.29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CCTCG            皖ICP备12008613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