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要闻 > 正文

年味演绎多彩生活

来源:中煤二十九工程处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7日 浏览次数:

辞旧岁,贺新春。很多人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不免发出这样的担忧:一些传统民俗正在淡出大家的视野,年味越来越淡……

其实静下心想一想,国人对“年”的感情并没有淡薄,传统习俗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以适应时代、适应百姓的文化需求。随着时代发展,看春晚、短信拜年、旅游过年等新的过年方式逐渐涌现,网上“围炉夜话”、动漫春晚等展现个性的“新年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我们的亲情和对过年的期待,并没有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淡化。

在人们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呼唤更多更精彩的过年方式和文化载体,丰富百姓的节日生活,为传统春节增加活力和魅力。

新年新景新祝福

春晚上的对联、虎年的股市、表弟的婚事、房价调控新政……兔年新春,家人、朋友相聚会时,交谈的话题很多,但大伙聊得最多、最在意的还是“年的味道”。

什么是年味?有人说,年味是满大街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是游子们归家的匆匆脚步;是围坐一桌、欢笑满堂的全家团聚;是屋外绽放的绚烂烟花;是逛庙会、看花灯、吃糖球的闲散惬意;是见面说“过年好”的那种美好感觉……千百年来,“年”的过法一直在变,春节的外在形式也一直在创新,但不论怎么改变,团圆、祝福、温馨、祥和,依然是春节抹不去的节日内涵。

追寻民俗重温记忆

打食桃、扎花灯、画糖人、捏面人、踩高跷、划旱船……春节黄金周,当这些历经千年的春节民俗一一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大家体验到的是暖暖的“文化抚慰”,唤起的是难忘的儿时记忆。

72岁的淮北市民李建明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告诉记者,十几年前,每逢春节,邻居、同事们就会到他家“讨”春联,春联的内容往往根据各家的特色来书写,一副春联写下来,一群人在一起评头论足,好不热闹。如今,人们都是到街上买早已印好的春联,笔法、内容都差不多。“他们都说花钱买省事。可我觉得,还是散发墨香的春联有味道。”李建明说。

“现在人们过年都很‘现代’,少了那么一点传统的味道。而来到这里看到人们耍花灯、舞火龙,特别有过去那种过年的气氛。”春节期间,阜阳市第三届游园灯会让张先生重拾儿时的记忆。

“小时候,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花,有鞭炮放。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家里就开始杀猪杀鸡,腊月二十六开始,妈妈就在厨房里忙活起来了,炒瓜子、炸丸子、卤牛肉、做米酒。正月初一,穿戴整齐,挨家挨户去拜年,大人们相互作揖,口里连称‘恭喜发财’。”已为人父的朱明瑞觉得,现在的孩子再也体会不到自己小时候过年的快乐。

看着一些年俗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很多专家、学者发出了传统春节文化正在淡化的担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呼吁,无论是文化规模与价值,还是精神内含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把春节放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位。

过年新尚别样感受

拜年是一种关心,是一种问候,是一种祝福。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演进,沿袭了千百年的拜年习俗也随之变化。兔年新春,手机彩信、微博拜年成为年轻人拜年的新方式。“新的拜年形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安徽农业大学大二学生朱浩说。

今年春节,家住合肥市秀水花园小区的张玉玲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市民音乐会门票。“往年啊,一到过年,家里就摆满了各类烟酒、保健品。去年,孩子送的是世博会门票,今年送的是音乐会门票,我都很喜欢。现在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上也得富裕啊。”张玉玲高兴地说。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除夕夜,网上过大年成为新时尚。很多年轻人一边和家人一起看央视春晚,一边在网上盯着“网络春晚”。“这样既可以陪家人,又能在网上观看其它精彩节目。”兔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时,一家知名网站跳出巨幅守岁动画,新年的礼花璀璨绽放,阵阵鞭炮声萦绕在耳边,数万名网友参与其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到餐馆吃年夜饭是为了图个方便,但如果年夜饭和平常没什么区别,成了快餐,也就失去了年夜饭本身的意义。”多年在餐馆吃年夜饭的杨先生今年将餐馆厨师请到家掌勺,这样既能享受到高品质的饭菜,也能感受家的温馨。记者注意到,省城合肥一些餐馆已经开始在创新菜品、突出“年味”上下功夫,有的酒店还赠送客人“福”字和生肖贴纸,给客人拜年。

举家出游过大年、健身休闲过大年、学习充电过大年……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在变化,一些喜庆祥和的“新民俗”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爱乐相伴常驻心间

虽然人们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但每当临近过年,春运的人潮还是蔚为壮观,大家历尽辛苦,千里跋涉,只为回家过年。

回家,是为了暖暖的亲情;回家,是为了细细体味幸福的生活;回家,是为了寻找心灵深处的“年味”。正如冯骥才所言:“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其精髓是两个字:爱和乐。缺少爱,节日就会缺少温馨和人情味;缺少乐,节日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种‘爱与乐’,关乎物质的丰富和准备,但更关乎心灵的贴近和体验。”简而言之,大家关注的“年味”话题,其实是在快速现代化、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如何感受幸福的问题。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福是永远不变的。人们抱一抱拳、拱一拱手、道一句“给您拜年”,这句简单话语的背后是浓浓的情感交流。“曾经广受好评的短信拜年,在这几年却屡遭诟病,究其原因就是情感的缺失。我经常收到内容完全一样的拜年短信,甚至有人连称呼、署名都没改就发过来了,这样群发的短信谈何情意,还不如简简单单一句‘给您拜年’真诚。”安徽大学法学系教师张辉说。中国民协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认为,拜年氛围中的人际和谐关系体现为尊老爱幼、彬彬有礼、互致祝贺、团结和睦,洋溢着亲情、友情、温馨,这些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过年了,就让平时劳碌的身体歇一歇,让紧张的神经松一松,让浮躁的心沉一沉。短暂的“休整”后,让我们带着亲情、温情,重新出发,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健康过年乐陶陶

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门,在明媚的阳光下参加登山、冬泳、放风筝等健身娱乐活动。健康过年,正在成为新时尚。

“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趁着春节长假,锻炼锻炼身体。”今年春节,合肥不少市民选择以运动健身的方式度过,许多健身场馆的生意红红火火。省全民健身中心内,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网球场以及所有全民健身项目春节期间正常开放,价格也与平时一样。篮球馆内热火朝天,很多在外上学的大学生将同学聚会安排在这里,大家切磋球技,畅叙友谊。阜阳北路某高档健身中心的羽毛球馆春节假期下午的场地早就预定一空。位于老城区的合肥市体育馆也在初三恢复开放。

“平时工作太忙,很少锻炼身体,更没时间陪老爸老妈出来健身。”大年初四,特地陪父母登大蜀山的市民黄女士说。扶老携幼到公园锻炼、五彩风筝在广场漫天飞舞、登高望远祈福新春,成为合肥、滁州、阜阳等地一道亮丽风景线。

旅游休闲赏风景

新年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踏着新春的脚步出游,尽情拥抱自然山水,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我省各重点城市和旅游景区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广大游客准备了丰盛精美的春节旅游“大餐”。

“往年春节都在家里过,今年全家一商量,决定到三亚转一转。因为初一至初三宾馆、酒店的房价较高,我们从海口慢慢向三亚靠拢,沿途泡泡温泉,悠闲放松,过一个不一样的新年。”在合肥一家外企工作的陈新宇介绍说。

在外国人享受中国年的同时,到国外旅游过年正成为新的时尚。带着老爸老妈去东南亚旅游过年的言夏通过网络留言说,原以为去暖和的东南亚,和家人旅游休闲一番,谁知那里的年味不亚于国内,尤其是新加坡好多商场跟国内一样有春节折扣。

随着“有车族”人数的增加,自驾游成为春节假期休闲娱乐的新选择。滁州市民李建一家准备初六开车去农村,“城里的年味淡了不少,而在农村,很多风俗依然保存完好。”

当春节旅游渐渐从时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行走在路上,“年味儿”和“旅行”已经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换个地方、换种心情、换样玩法过大年,不同的地域特色带给人们的却是同样的喜庆与祝福。

黄金周里忙“充电”

与一些热闹场景截然不同的是,不少市民选择了另一种安静的度假方式,就是在书海中放松身心。

初一上午,合肥市图书馆内,几位市民在办理借阅证。“今天图书馆免费办阅览卡,还送数字阅览卡,以后在家里用电脑也能看图书馆的书。”正在填写表格的李女士说。和李女士一样,不少前来借阅图书的市民都收到了这份新年贺礼。

在新华图书城里,不少人正捧着书本安静地阅读,站累了,干脆就坐在地上。一些七八岁的“小不点儿”也在父母的指点下,像模像样地看书。今年12岁的陈牧瑶是书店里的常客,过年的压岁钱大都花在了购书上。她说:“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新年到了,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要读懂、读透10本好书,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给地球“问诊”,看看100年后地球的气候有什么变化;化身为掌控先进武器的地球勇士,在太空与外星侵略者激战……合肥市科技馆春节不休息,一席丰盛的“科普大餐”受到青少年欢迎。在“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展区,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地球上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还能用多久,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清洁能源开采过程。在“迎春航空航海模型科普展览”上,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歼—10战斗机、F—22战斗机模型,还能参加亲子飞行游戏,欣赏遥控四桨直升机和航模飞行表演。

博物馆内品文化

大年初四,霁阳初照。位于芜湖市赭山公园东大门北侧的徽商博物馆迎来了兔年新春的首个开放日。习惯于在新春佳节走亲访友的市民们,也越来越愿意去访访博物馆,走走纪念堂,年味更有文化味儿。“环顾四周,徽州古民居气势不凡;低头细瞧,青砖方寸之间雕刻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踏进馆舍的市民张友致说。

芜湖徽商博物馆,以粉墙、灰瓦、马头墙等徽派建筑元素吸引着过往行人。馆内设有“徽州古民居”、“主体展馆”、“随园”三个展区,藏品以“徽州三雕”为主,并珍藏了历代名人字画等,计有上万件。开馆半年多来,徽商博物馆共接待1万多人次。程澄在西安工作,游历过西安城各类博物馆的他,今年春节回老家第一次参观了家乡的博物馆。“镜湖岸边早就是芜湖特色文化景观聚集地,有图书馆、烟雨墩名人馆,现在离镜湖不远处又增添一个专题性的展馆,真不错。无论是民办的,还是公办的,博物馆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景线。”

今年,全省共有120多座博物馆对外开放,各类展馆比拼陈列特色和服务手段,愈发成为大家假日首选的休闲宝地。云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年前开馆迎宾,传递铁军精神;省博物馆新春展出“芭比娃娃”,孩子们喜欢;谢脁楼假日对外开放,古字画令人驻足……

影院贺岁人气旺

大年初三,吃过午饭,家住合肥岸上玫瑰小区的周婷带着8岁的侄女来到左岸电影院,观看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这是她许给侄女的新年礼物。“过去吃完年饭,一家人喜欢打牌,现在,贺岁档的大片都很精彩,去电影院里休闲一下,挺好的。”周婷说。

《熊猫总动员》、《青蜂侠》、《最强喜喜事》……在合肥解放、长江等影院,一批贺岁档电影热映,很多年轻人三三两两地有说有笑,不少小朋友也在父母陪同下前来观看电影。影院也针对春节消费高峰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例如,年初二当天,属兔的观众在左岸电影院购票2张,便可获赠一份礼品。

“现在影片质量提高了,观影条件也不断地得到改善,观众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起来,旧影院改造、新影院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省广电局电影电视剧管理处常小平说。以前合肥人看电影,只有长江、解放、元一几家可供选择,而仅2010年,合肥市区的影院就翻了一番,目前已有10家。

除了看电影,欣赏高雅的演出,也成了很多市民休闲时的选择。虽然合肥大剧院春节期间放假休息,但是正月里的市民音乐会门票早已售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非常看好合肥的电影、演出市场。”合肥解放电影院经理李莉说。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联系我们

地址:安徽省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泰路

电话:0557-3710529

传真:0557-3710508

邮编:234000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中煤三建二十九工程处 NO.29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OF CCTCG            皖ICP备12008613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