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徽省煤炭行业管理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安徽省各产煤县市均建立了地方煤矿退出机制,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地方煤矿已依法关闭。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将开建数字化型矿井,打造“皖煤旗舰”。
安徽是煤炭资源大省,在“十一五”期间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同时又是煤炭生产大省,“十一五”时期新建和扩建矿井产能创造了历史新高。淮南、淮北、皖北煤电、国投新集四大矿业集团的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96%,产能占全省的92%。
在煤炭高产的同时,安全问题摆上了“案头”。安徽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桂来保局长在会上介绍说,建立退出机制是解决地方煤矿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要按照《安徽省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围绕“巢湖、铜陵、安庆市全部退出,淮南、宣城、池州市大部分退出,淮北、宿州市部分退出”这一目标,加大地方煤矿安全工作力度。
据悉,2011年安徽省将计划关闭小煤矿10对,其中对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不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零星事故累计达3人以上的地方煤矿,要依法按程序予以关闭。
作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的城市,宣城市在退出机制上走在了安徽省前列。据桂来保局长介绍,宣城市积极深入推进当地煤矿的整顿关闭,在建立地方煤矿正常退出机制上具有一套完善的做法,“主要做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
据悉,宣城市针对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先后出台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关闭,不再审批煤矿改扩建项目,高瓦斯矿井不再开拓新采区、延续采矿许可证,强化低瓦斯矿井安全基础工作等制度、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此外,在“十二五”时期,安徽省规划建设煤矿项目42个,预计新增产能6200万吨,新建矿井19对,改扩建矿井12队。在新建矿井中,将采用新技术建设“数字化”矿井,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对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坚决退出煤矿生产,将地方煤矿建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本质安全型矿井。
来源:中安在线